喻新安:李克强与郑东新区
这几天,位于郑东新区CBD的地标建筑“大玉米”(真名为“千玺广场”),成了郑州市民自发凭吊李克强总理的去处。人们在那里献花、鞠躬、默哀、流泪,表达对克强总理的爱戴、崇敬和缅怀之情!
人心是秤。成百上千的郑州市民或不约而同,或结伴而行,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来到这里,寄托对克强总理的哀思,有的甚至用“三跪九叩”的大礼进行缅怀。其情其景,感天动地!有网民拍摄了以“大玉米”为背景的市民悼念场景,直言:“克强总理,这是您的纪念碑!”
善良厚道、知恩图报的郑州市民,把郑东新区的“大玉米”视为心中的“圣地”,当做追思人民总理李克强的“哭墙”!这其中,蕴含着太多的缘由、太深的情愫。
今日之郑东新区,是大郑州的名片,是新河南的标志,是中原城市群的发动机;而克强总理,正是当年建设郑东新区的倡导者、谋划者、决策者、推动者。可以说,没有李克强,就没有郑东新区,就没有郑州今日之繁荣,就没有河南今日之地位。
郑东新区位于郑州市区东部,辖区西起中州大道,东到万三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南到陇海铁路,管辖面积26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370平方公里。自2003年1月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0亿元,建成区面积近12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30万人,建成公共绿地面积4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8平方公里,核心区绿化覆盖率接近50%,已由昔日一片鱼塘村路蝶变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新城。
谋划推动建设郑东新区,是克强同志的大手笔。过去的郑州市,中心城区规模小,人口密度大,发展空间不足。2000年,郑州市提出利用东部原军用机场区域,建设一个港澳新城,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用于吸引投资扩大城市规模。2001年8月和9月,时任河南省长李克强两次听取郑州市的汇报,否定了原来的方案,明确指示:“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郑东新区”,“再建一个新郑州”。
根据克强同志的指示精神,2001年9月,郑东新区规划方案开始国际招标,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经多方咨询考察,郑州市向国内外16家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发出了征集方案邀请和设计任务书。后通过遴选和商务谈判,选中法国夏氏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日本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新加坡PWD工程集团、澳大利亚COX集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家承担规划任务。2001年11月、12月,郑州市召开郑东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中期与最终成果评审会,通过反复比较,日本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的方案胜出。2002年初,郑州市公开展示郑东新区概念规划方案,9万余名市民参与投票,黑川纪章的方案获得90%以上的支持率并最终中标。
2003年初,克强同志对即将开建的郑东新区提出“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要求。2003年11月7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李克强考察郑东新区并提出要求:“郑东新区的规划起点较高,发展态势较好,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发展大郑州,要把郑东新区建设突出出来,重点打造,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一个亮点、新的增长点和带动点。”
于是,郑东新区被赋予郑州发展、中原崛起“领舞者”的重任。为此,省委调整和加强了郑州市的领导班子。2003年1月20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建,一场改变郑州乃至河南面貌、提升河南形象的大会战拉开了帷幕。
建设者们没有辜负克强同志和省委省政府的期望。郑东新区规划建设的起步区为33平方公里,引入了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和环形城市理念,一改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套路,开创了中国城市组团式发展的先河,实现了城市形态、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业态、形态、生态的高度和谐。建设者们大胆创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求平衡、良性循环、滚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采取“特区+公司”开发经营模式,坚持“盘活资产、自我积累、自我开发、滚动发展”的资金筹措路子,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环境引商、项目带动”的经营策略,获得了巨大成功。到2007年底,建成区达到50平方公里,全面完成“五年成规模”的建设目标。在这五年里,郑东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和高质量高品位建设,走出了一条城市组团式发展道路;随着一大批市政设施的相继建成,郑东新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金融、保险、会展物流、文化及商业服务业项目纷纷人驻,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一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独具魅力的新城区拔地而起。
郑东新区的规划理念和建设进度,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与赞扬。
2002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指出:“郑东新区CBD详细规划中期方案很有震撼性,它以城市轴线将新城与老城、现代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CBD的中心为中央公园,周围是高楼林立的环形城市,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形成龙湖,通过运河将龙湖与新区的CBD连接起来,形成自然与城市共生的生态回廊,很有时代气息。”
2005年8月,国际著名建筑大师、郑东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设计人黑川纪章接受《新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我最担心不能按照设计要求去做,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我能感觉到郑州市政府在最大程度满足设计要求。新区的建设速度很快,现在已经有那么多高楼拔地而起了,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
2007年6月7日,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参观郑东新区后说:“作为一个大城市的中心,这座城市有一个美丽的远景规划。我看到大部分建筑已经完成,是一座环形城市,新的建筑与颜色非常好。与巴黎类似,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城市建筑与自然为一体,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城市。”
2008年1月12日,深圳大学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许安之教授在“郑东新区规划建设五年回顾高级专家座谈会”上说了这样一番话:“郑东新区的建设速度,无论是广州的天河区,还是深圳市的中心区,都无法与之相比。郑东新区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成功的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果按照黑川纪章的规划去做,再过二三十年,郑州市也可以去申报21世纪的世界文化遗产了!”
郑东新区的建设成就,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与赞许。习近平总书记赞誉郑东新区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新城区建设的点睛之笔”。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贺国强等先后到郑东新区视察指导,给予很高评价。
2006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郑东新区,指出:“过去,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就是河南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像模像样的城市。这次看到郑东新区,30平方公里已经成规模、出形象了。不但郑东新区建设起来了,整个城市建设也活了。城市面貌的改观,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改变了河南的形象。”
2007年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考察郑东新区,指出:“郑东新区的建设起点很高,对于提高郑州市在全国的地位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郑州作为交通枢纽所产生的辐射力、吸引力都会因此大大增强。而且,郑东新区的建设对于全国城市建设的理念也有新突破,会大大提升河南在国内外的形象。”
李克强同志2004年12月调离河南,但他一直关注牵挂着郑东新区的建设情况,不仅多次听取汇报,还安排工作人员前来实地了解建设进度。
2015年9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郑东新区,登上280米千玺广场(大玉米)顶层,俯瞰郑东新区新貌,感慨“梦想成真”!
2015年12月1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并主持会议,期间和嘉宾们一起漫步郑东新区CBD,与围拢过来的群众聊天合影。
抚昔追今,高水平谋划建设郑东新区决策的重大意义,早已被大郑州的崛起和现代化河南的发展成就所证明。
谋划建设郑东新区,对拉大郑州城市框架、提升郑州城市地位,对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增强河南的区域竞争力,具有开创之功、奠基之效。毫不含糊地说,没有郑东新区,就不可能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头”,不可能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横空出世,不可能有作为河南战略引擎的郑汴港、郑汴许金三角和核心动力源,不可能有中原城市群和郑州都市圈的构建。克强同志为此高瞻远瞩,强力推动,殚精竭虑,居功至伟!
20年沧桑巨变。今天的郑东新区,不仅是展示郑州乃至河南形象的靓丽窗口和名片,也是公认的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型样板。
多年来,郑东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财政收入规模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居郑州全市县(市、区)前列、开发区第一,引领郑州市和河南省发展火车头的作用日益凸显。
郑东新区正在成为全省创新高地。2020年以来,郑东新区研发经费年均增速超70%,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超187%。2022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同比增长34.4%,新增科技型企业196家、同比增长26.2%,技术合同成交额近70亿元、同比增长181.2%。
郑东新区正在成为全省产业高地。目前,郑东新区辖区累计入驻世界500强企业78家、国内500强企业97家,培育税收超亿元楼宇44栋,入驻市场主体超24万家。2020年以来,郑东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43%。
郑东新区正在成为全省开放高地。郑东新区引进卢森堡旅游签证(郑州)便捷服务平台,结束了河南居民到省外办理申根签证的历史。郑东新区已成为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中国(郑州)城市设计大会永久会址。2022年,郑东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河南全省的58.37%。
郑东新区正在成为全省国际化金融中心。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早已在郑东新区布局发展。目前在郑东新区持牌类金融机构有412家。金融岛1平方公里区域,集聚了全省40%私募基金机构,金融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
李克强同志开启、引领、绘就的郑东新区建设蓝图正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并且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完善。今天的郑东新区,是郑州的新窗口、中原的新门户,必将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中继续走前列、挑大梁、做示范,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和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克强总理,您的名字已经镌刻在郑东新区的编年史上,也镌刻在了郑州人民、河南人民的心中。郑州人民、河南人民永远铭记您的功德,永远怀念您!!
克强总理,您安息吧!!
(2023年10月29日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