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2)》重磅发布
8月9日,在第六届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高峰会上,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全球(郑州)跨境电商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2)》。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2)》是由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全球(郑州)跨境电商研究院组织创研,是第三部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研究的年度蓝皮书。

张大卫: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省政府原副省长,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发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研究论文多篇。参与指导编制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主持编制河南省“十五”“十一五”规划、中原城市群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等。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政策理论和创新模式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航空经济概论》《国际著名智库机制比较研究》《E国际贸易——下一代贸易方式的理论内涵与基础框架》,主编《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1)》等。
苗晋琦: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中国机械研究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兼职教授,郑州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曾任郑州市科技局长、党委书记,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现任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郑州市工业经济、科技和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全球跨境电商研究院执行院长。组织编制郑州市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郑州市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参与组织郑州市工业、科技创新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发表高水平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编写(含跨境电商)专著17部等。
喻新安: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员,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经济年度人物(2011),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特邀经济学家,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首席专家。河南省“十五”至“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工业经济》《改革》《中国改革》等报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50多部(个人专著8部)。获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10项。

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如何适应新的形势,通过制度型开放打通跨境电商发展堵点,是推动我国跨境电商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2)》全书由主报告、专题篇、案例篇、探索篇、附录组成,汇聚全国37位专家学者,紧扣时代热点,从专业的角度研究分析,为行业点亮明灯,带你解谜破局。
在深入分析2021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环境和存在问题的同时,站在全球视角总结下一阶段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并阐述了跨境电商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安全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以及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

从国家供应链体系、数字服务税、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贸易国际规则、数字平台治理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跨境电商制度设计全面提升数字贸易的全球竞争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聚焦天津、南京、南阳、泉州、威海跨境电商综试区,以及许昌假发产业带、宁波家电产业带、常熟服装产业带,通过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跨境电商综试区和跨境电商产业带,归纳和提炼它们的创新改革成果和典型经验做法,以期为全国其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和产业带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借鉴意义。

立足跨境电商行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前沿问题,从大变局时代的跨境电商物流、后疫情时代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区块链与跨境支付、跨境电商供应链本地化等方面,深入探究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并提出跨境电商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和相应举措。附录部分是2021年跨境电商行业大事记和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重点政策汇总,希望能为跨境电商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和从业者提供基础资料。


研究视野全面
跨境电商蓝皮书紧扣紧扣时代热点,既有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宏观分析,也有对天津、南京、宁波等综试区创新改革成果和典型经验做法的微观聚焦,视野广阔,与时俱进。
研究问题前沿
全书深度融入了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新思想、新提法、新要求,以期为新形势下稳定跨境电商产业链供应链,提升跨境电商制度型开放提供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编写团队权威
跨境电商蓝皮书汇集了全国37位专注于跨境电商领域的编写者,他们或者是长期从事跨境电商一线业务的专家,或者是对跨境电商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揭示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规律。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动荡变革的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统揽全局、沉着应对,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进、攻坚克难,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经济增速达8.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0%;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增速达21.4%,货物贸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也是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动荡变革的一年。在全球疫情反复、传统外贸下滑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经历了亚马逊平台封控升级、物流运费暴涨、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供应链断链危机等事件,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海关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增长近10倍,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有力支撑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成为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
后疫情时代,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冲突、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全球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和服务链加速重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2021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首次做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重要判断,并提出“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的本质,就是要构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国内规则和制度体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也是跨境电商行业历经十年发展进入纵深发展阶段需要突破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从制度、规则等方面打通各种壁垒,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一方面,要加快国内的制度、规则与国际通行规则或先进标准接轨。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出台监管、财税、物流、外汇、保险等不同方面的支持政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跨境电商政策框架和制度体系,为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另一方面,要推动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向更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继“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后,我国又在2021年正式递交了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申请,在国际经贸规则的调整和完善过程中,我国积极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坚决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着力推动打造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性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体制机制及制度环境。
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体系持续完善,综试区先行先试范围不断扩大,跨境电商领域的改革创新也进入深水期。2022年开年,国务院批复新增鄂尔多斯等2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至此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达到132个,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站在国家战略需求的角度巩固我国对外贸易大国地位,跨境电商无疑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也肩负了重要的历史责任。但我国跨境电商仍存在国际性交易平台缺失、跨境物流散而不强、跨境支付服务能力亟待提升、产业生态尚待培育、监管政策有待完善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唯有进一步探索推动监管、财税、外汇、金融、政策等改革,以制度型开放打通全球供应链堵点和痛点问题,才能助推我国跨境电商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实现持久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以“制度型开放打通跨境电商发展堵点”为主题,立足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分析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和新趋势,梳理总结跨境电商如何通过制度型开放打通发展堵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本书由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全球(郑州)跨境电商研究院联合研创,希望书中的观点和内容,能够对行业发展有所参考、启迪和帮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2年3月1日
编辑:毛瑞娟
审核:王小艳